菜单

返回

试驾郑州日产新款奥丁汽油两驱版

发表于:2010-01-18 17:56:00 来源: 点赞(5102) 分享(5102)

详情请查看成龙汽车网奥丁试驾报告

要说弛骋赛场,日产在中国生产的车型中还要首推帕拉丁,多次参加达喀尔拉力赛就是佐证。不过我们今天要说的却不是它,而是它“卸甲归田”后的新产品――郑州日产奥丁。

看到一部郑州日产生产的汽车,却挂着东风的标识,大家一定会觉得奇怪,这就引出了一个概念――郑州日产双品牌战略(以下简称双品牌战略)。目前,郑州日产拥有“NISSAN日产”和“DF东风”两个子品牌,原本以日产品牌打天下的郑州日产,为了更好地放下身段,投入到波澜壮阔的中低端市场中,将原本的日产车型进行二次开发,设计出了东风品牌的一些车型,在定位上略低于同平台的日产车型。这样,同样一个车型,价位区间被大幅度扩展,受众群体更为广泛,覆盖了从低端到高端的用户。郑州日产旗下的车型:锐骐和ZN6493,还有我们本文的主角奥丁和帕拉丁,都是双品牌战略下绽放的花朵。

看起来,这有点像PSA的同平台、双品牌的产品经营方式,只不过相比PSA动辄进行独立开发,郑州日产的双品牌车型就显得相似度较高;而且在定价上,郑州日产的互补行为更为明显。
 
在两年前的奥丁和御轩发布会上,郑州日产表示“在2010年前还会有东风品牌(C16A)和日产( F91A、X11M)几款新产品上市。”而现在的情况证明,所谓C16A就是御轩的“双品牌”车型、曾被称为“短轴御轩”的帅客,代号F91A为轻卡凯普斯达,而X11M估计就是将在明年上市的日产NV200。双品牌战略,在未来也会得到更全面更系统的体现。

当然,双品牌战略时下亦有一些弊端,如果走进一家郑州日产的4S店,你会发现NISSAN和DF品牌的车辆混杂在一起,给人一些传统汽车卖场或是2级经销商的感觉。购买东风品牌的用户会因为车上的日产基因而满意,而购买日产的用户,则会因为和自主品牌同处一室而有些遗憾。看来,未来郑州日产NISSAN和DF品牌的分渠道销售势在必行。


总的来说,奥丁继承了帕拉丁的大体车身特征,在一些局部元素上,进行了处理,显得更加和善。乍看起来,奥丁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。还是要按图索骥,凭借着对帕拉丁的印象开始寻找其车身上的亮点。

当年帕拉丁之所以给人深刻的印象,很大原因是其拥有一个阶梯式的侧面造型。奥丁就完全继承了这种设计风格,从第一段驾驶舱后,也就是从B柱的位置开始,车顶开始向上出现了一个饱满圆润的上升(此种上升对于车内空间的影响,我们会在下面为大家介绍),之后保持平滑状态直至车尾部。当然,如果只是一个直白的车顶上扬,效果可想而知――这是什么车?皮卡货箱上加上个顶子?为了削弱这种感觉,设计师巧妙地在上面布置了一个巨大的行李架。减弱了车顶弧面的冲击,保留了丰富的立体感,更重要的是,有效提升了越野车的粗犷气概。说到行李架,对比帕拉丁的行李架,奥丁的行李架保持了前段的一致,而后部设计则不如帕拉丁粗壮,车顶储物槽也被取消,有些可惜。

在车顶提升之后,后车门也有了一定的拉伸,显得狭长许多。车门拉手没有布置在传统位置,而是按照阿尔法罗密欧(说难听点就是皮卡)的风格放在了C柱上面,使用起来很省力,也让后部车厢加强了整体性。

再看看一些具体规格,奥丁车身的长/宽/高为4580/1840/1820mm,轴距为2650mm,对比帕拉丁的这几项参数(4550/1840/1880/2650mm),除了车宽和轴距两项指标保持不变外,车长和车高都有所收敛,看来奥丁并没有“犯上”的想法。

奥丁的前脸还是比较友善的,车灯脱离了帕拉丁的日产风格,虽然从轮廓上看还是有些帕拉丁的影子,但各种灯具已经完全重新进行排列。最有特点的是进气格栅,“双品牌”下的DF车型,都基本统一了格栅造型,即粗壮的横条+镀铬设计的家族风格。车尾基本照搬了帕拉丁的设计,就是尾灯有些不同。


 

奥丁的车厢,以黑色和深蓝色为主,辅以白色哑光(中控台)和镀铬(换挡手柄底座)的装饰条。方向盘有些日产的四辐风格,不过表面的处理上简单了许多,很多原本的纹理特征都消失了,不过,没有像首批奥丁那样直接使用日产标识方向盘,还是令人庆幸的,那一批车可真是给人“宝马车挂奔驰标”的感觉。仪表盘显然也更换了供应商,显得很简单,仪表中央了还预留了自动车型的挡位显示区域(目前奥丁已经没有自动车型)。

近来发现自主品牌也并非乏善可陈,比如他们非常善于引入符合潮流的最新设计,而不会像一些国际品牌,顾及自身形象,不愿意向潮流屈服,而“死要面子活受罪”。看看奥丁的中控台,已不再拥有帕拉丁的显示屏,而是换成了一个多媒体播放器,除了常规的CD播放功能,还增加了SD卡插槽以及一个USB接口,可谓很识时务。令人不满意之处在于USB的接口为小口,想连接一般的硬盘或MP3,还要再加上一条数据线,有些麻烦。

前排座椅采用织物面料,只具有四向调节。作为SUV,不能提供坐垫高度调节有些不够理想,尽管对我们的身高而言坐垫高度还算合适。担心乘坐空间是完全没有必要的,进入后排,你就会明白阶梯式车顶所带来的好处了,后排的整个头部空间上升到新高度,同时座椅也有一定的升高,于是整个车厢就形成了剧院般的效果,后排乘客可以获得和前排近似的视野,这曾是美式全尺寸SUV的专利,非常令人喜爱。其他方面,比如腿部和肩部空间也都很宽松,特别的,后排靠背上还安置了分体式的折叠中央扶手,高度与车门板上的相当,提升了舒适性。

储物空间还是有些粗犷的风格,比如前排的杯架居然被放进了中央的扶手箱内,要是放饮料瓶,必须让手套箱保持开启才可以,这样对前排乘客的胳膊会有一定影响;另一个问题是中控台上精致的小抽屉会和换挡手柄产生一定的干涉,厂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,在抽屉外贴了使用须知:“空挡时才可开启。”

车顶从B柱升高之后,也惠及到尾厢,尾厢因此提升了高度,加大了载物空间。遮物板的材料一般,但是实用性不错,拆卸也很方便。后排靠背可以5/5分体折叠,由于坐垫可以拆卸,所以两个靠背都能完全放倒,从而形成平整的载物空间。


既然不再悬挂日产标识,在发动机舱内做个心脏移植也未尝不可。国内自主品牌SUV的挚爱――三菱4G69开始为奥丁效力,成为新款奥丁换装的发动机(第一批奥丁使用4G64发动机),似乎这款发动机更有利于降低成本。其最大功率为110kw/5250rpm,最大扭矩200Nm/2500-3000rpm,比老奥丁的发动机分别增长了14.5kw和4Nm。

变速箱和发动机的匹配不错,如果循序渐进地加速,每次选择适合的挡位,发动机会有不错的响应,拉高转速还能有明显的加速感,动力是够用的。一旦提前升挡,低转扭矩的不足立刻体现,车身的加速变得吃力起来。

在经过1000多公里的磨合之后,这部新车的5速手动变速器挡位基本清晰,在试驾时并没有出现无法入位或明显的生涩感,基本让人满意,相信在完全磨合之后,变速箱还会有更好的表现。不过挡位的行程就不那么乐观了,冗长的换挡行程需要你的大臂上阵才能完成换挡。另外,换挡手柄在加速时出现抖动也有些明显,这种情况在国内许多自主品牌前纵置后驱SUV上也有出现。

奥丁给人明显的大车感,它的坐姿很高,视野也不错,在城市驾驶时总会有高人一等的气派。它的方向盘非常轻便,良好的助力保证奥丁在泊车时不会给驾驶者太大难堪,但方向盘从左到右打满需要接近4圈,这个无助力时代的产物会在通过S弯和调头时让你有些手忙脚乱。

奥丁继承了帕拉丁的梯形车架,似乎对其车身刚性有所提升,对高强度的越野很有帮助。不过这部对于大部分时间的公路行驶来说,这似乎就不那么重要了。奥丁的减震较软,侧倾和点头自然是必不可少,但舒适性也很明显,我们曾经尝试快速驶下人行道,奥丁显得非常轻松,车身只是微微地晃动一下,就像轿车通过减速带一样从容,这和全新的五连杆后悬架设计不无关系。不过,奥丁对于小幅度震动的过滤还是有一定提升空间的。

作为一部SUV,越野性能总是不可避免地被提及。看看奥丁从帕拉丁那里继承来的一些越野硬本事,最小离地间隙210mm、不小于30%的爬坡度,在城市SUV横行的今天,这绝对是一个不错的成绩,对于旅途中遇到的坑坑洼洼,还是能够轻易摆平的。当然,汽油版车型没有装备四驱系统限制了其进一步地发挥。

很多自主品牌SUV企业,都很擅长利用合资方(或曾经的合资方)的产品进行开发,就如长丰利用三菱帕杰罗开发出了猎豹CS6;华泰开发自己的SUV也借鉴了现代圣达菲和特拉卡。在不影响Nissan产品销售的同时,奥丁“和谐”地继承了帕拉丁的优秀基因,成为自主品牌SUV中的一支奇兵。

奥丁(Oting)这个“丁”字辈儿的名称来头不小,这可是传说中北欧一个颇有能耐的神仙的名字。当然这毕竟只是名字,在现实中奥丁这个“镇北欧”想进北京却费了几番周折――2007年上市后,奥丁终于迎来了第一次改款,其换用的新款汽油发动机满足了国Ⅳ标准,这也使其能够成功迈过环保门槛。

和国内众多的中低端自主品牌SUV相比,奥丁拥有几个独特之处:阶梯式车顶以及顺势营造出的良好车内空间;气派的高大车身、良好的视野;梯形车架造就不错的车身刚性等等。和同级别车型一样的是:成熟的动力、传动系统带来的合理的动力性能以及良好的经济性,当然还有表现一般的做工和用料。

目前,奥丁全系列售价为11.98万-15.48万元,刚好承接了帕拉丁15.98万-24.48万元的价格区间。这个价位谈不上虚高,但也不算入门,毕竟有一些合资血统,对车型本身品质的提升不可小视,另外,和帕拉丁保持一致的2年/6万公里的质保也是一个优势。

阅读:5102
 关注郑州日产

客服热线:400-699-9766

返回顶部
经销商查询经销商查询
预约试驾预约试驾